学院动态
首页 > > 学院动态 > > 正文
2023级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发布时间: 2023-08-26              审核:师范学院         点击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川西,面向成渝,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高度的职业认同,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幼儿保教能力、科研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兼备一定的医药卫生素质,能在市县(区)级幼儿园、托育机构承担保育教育工作的骨干教师。
       本专业毕业生入职 5 年左右预期实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师德修养与教育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具有扎根幼教一线的教育情怀,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培养目标2:【专业知识与保教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理解幼儿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熟悉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业趋势,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先进理念与科学方法;能灵活运用保教知识,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与组织适宜的保教活动,具备激励与评价幼儿的能力,具备研究教育的意识与能力,保障与促进幼儿快乐健康主动地成长。
       培养目标3:【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践行“德育为先、幼儿为本”的理念,能因地制宜独立创设班级环境,建立良好班级秩序,营造温馨班级氛围。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制订育人策略,善于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实施综合育人,做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培养目标4:【沟通协作与专业发展】能与幼儿、家长、同事和社区等进行有效沟通,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能积极参与保教研究活动,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做终身学习发展的践行者。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130学分方可准予毕业。其中,必修课90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7学分,实践教学21学分。
在获得毕业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育师职业资格等级证。通过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1-1:【理想信念】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实际行动上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立德树人】理解立德树人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学前教育实践,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3:【师德准则】树立师德为先意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规要求,自觉维护幼儿与自身的合法权益,树立依法执教意识。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认同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价值,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并有积极投身幼教一线的意愿。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关爱幼儿,关注弱势儿童,富有童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立志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2-1:【职业认同】领会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幼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理念。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认同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价值,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2-2:【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保护幼儿生命安全,重视幼儿身心健康。能阐释科学儿童观的核心内涵,教育实践中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主动观察、识别和合理回应幼儿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
       2-3:【自身修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吃苦耐劳,踏实勤奋。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毕业要求3:保教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信息技术、艺术审美素养,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具有扎实的幼儿发展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医药卫生类知识以及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形成科学系统的整合知识观。
       3-1:【通识性知识】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通识性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习得听、说、读、写、弹、唱、跳、画、演等基础技能,掌握一定的教育信息技术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3-2:【幼儿发展知识】能阐释3-6岁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学习规律以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方法,分析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观察、识别特殊需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3-3:【幼儿保教知识】掌握幼儿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的相关知识,熟知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整合运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基本知识、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学习、班级管理的知识,习得观察、谈话、记录等激励、评价幼儿的方法,能为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提供适宜的班级支持。
       毕业要求4:保教能力。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运用幼儿保育教育知识,科学规划一日生活,合理创设教育环境、支持引导游戏活动,设计组织教育活动。具有观察幼儿、与幼儿谈话并能记录与分析的能力;具有幼儿园活动评价能力。
       4-1:【组织生活活动】能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各环节,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有效保护幼儿,做好疾病预防与护理,及时正确处理幼儿常见事故。能够与保育员协同开展班级常规保育和安全卫生工作,将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4-2:【支持游戏活动】能合理、有效地创设教育环境,规划游戏活动空间,投放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观察、分析和支持幼儿游戏,引导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4-3:【实施教育活动】能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确定明确的活动目标,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有效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或创设环境辅助教育活动。能观察、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运用评价结果分析、改进教育活动。
       毕业要求5:班级管理。掌握幼儿园班级的特点,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能合理规划利用时间与空间,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设适宜的班级物质与精神环境。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营造尊重、平等、宽松、积极的班级氛围。
       5-1:【建立班级常规】能阐述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与要点,根据幼儿园不同年段班级的特点,选择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方法,建立良好的班级一日生活、学习、游戏常规,形成有序班集体。
       5-2:【创设班级环境】能合理规划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时间和各类空间,利用各种材料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物质环境。树立为人师表、榜样示范意识,构建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和谐友爱的同伴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精神环境。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了解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培育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理解环境育人价值,了解园所文化和一日生活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协同育人。
       6-1:【德育为先】树立德育为先、幼儿为本理念,了解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具有教书育人意识,能在保教活动中有机融入思想文化教育,培育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6-2:【环境育人】能阐释环境、园所文化和一日生活的对幼儿的发展价值,能挖掘幼儿园、家庭、社区等环境中的教育要素。能将教育灵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6-3:【协同育人】能阐述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维互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能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协同育人。具有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意识,能够开展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树立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备关注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的意识,能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自我诊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7-1:【反思研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掌握教学反思的策略,能初步运用常见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进行自我诊断与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7-2:【发展创新】树立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理念,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备关注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的意识。能适应新时代和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与职业相关群体进行有效沟通。理解并认同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8-1:【沟通交流】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掌握人际沟通、社会交往的技能与方法,灵活运用多种社交媒介,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与教师、同学、同事、同行、家长、专家等进行较好地沟通交流。
       8-2:【团队协作】认同学习共同体的作用,理解团队协作对促进自我发展的价值,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学前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积极主动参与互助合作学习与发展活动。

上一条:学院学生在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喜获佳绩
下一条:学院教师入选四川省“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拟入选和立项建设名单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雅安经济开发区学道街659号

邮编:625100 | 电话:0835-2222560 

蜀ICP备05017911号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3号